安全動態
手機網購增六成 朋友圈“殺熟”成新災區
近日,記者從中消協和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采訪發現,與去年相比,“手機網購”成為新的投訴重災區,尤其是微信朋友圈購物中,售假、欺詐、收款不發貨、退貨難等問題層出不窮。根據最新出爐的2014年中國互聯網網購數據,2014年我國網購用戶達3.61億,手機購物用戶達2.36億。
然而,手機網購狂飆突進的背后是網購投訴呈爆發式增加的隱患,“殺熟”交易行為頻頻曝出維權難。
去年手機網購用戶增長逾六成
日前,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4年我國網購用戶規模達3.61億,手機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2.36億,手機網購增長率為63.5%,是網絡購物市場整體用戶規模增長速度的3.2倍,手機購物的使用比例提升了13.5個百分點達到42.4%。2014年移動網購市場規模達8617億元。
然而,隨著網絡購物用戶逐年增加,消費者網購投訴糾紛也在不斷增加。根據中消協日前通報顯示,去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的遠程購物投訴達20135件,其中網絡購物占比92.28%。由此估算,網購投訴平均每天就有約50件。
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去年全年共受理消費者投訴61萬余件,投訴中,有關質量問題最多,占45.8%,售后服務問題占17.91%,合同問題占12.97%。
朋友圈“殺熟”成新災區
相比前幾年網購遭遇的“維權難”,2014年,國內移動網購維權面臨更加復雜的形勢,特別是伴隨著“微信朋友圈”的興起、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際運用缺乏操作細節以及電商寡頭壟斷趨勢而加強。
微信“殺熟”交易頻曝維權難題。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來自移動端的電子商務(如微信購物、App購物、手機QQ網購)等新興移動網購領域維權問題日漸凸顯,成為僅次于傳統PC網購和O2O團購的第三大用戶投訴熱點領域,占總電商投訴11.01%。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購與維權專家姚建芳表示,移動電子商務維權很大問題出現在,例如朋友圈購物,售假、欺詐、收款不發貨、退貨難等問題,公眾號中賣假售假情況觸目驚心。由于缺乏經營主體,買賣雙方屬于私下交易等因素,類似微信購物等“殺熟”交易行為頻頻曝出維權難。
消費網購“三禁忌”
專家建議,為打破網絡購物維權地域間取證難的問題,建議推廣“聊天記錄”、“快遞單”可作網購商品維權證據的做法。此外,建議法院在要求損害賠償時將消費者的維權成本計算在內,以形成良好的消費維權氛圍。
消費者網購時需謹記“三禁忌”。一忌投訴無據,網購時需及時索要并保存發票、保修卡、服務承諾等消費憑據,以備維權時作為證據。二忌坐失良機。部分消費者遇到消費爭議時,易聽信廠家、商家“許諾”,答應馬上解決。一旦超出規定期限,被訴方往往不肯認賬。三忌私下交易。以“微信代購”等新型網購為代表,賣家真實信息難以查詢,買家賣家私下交易居多,極易陷入維權困境。
蹭網占便宜 資金被盜刷
網上支付,你留心過會被盜取密碼嗎?蹭免費WIFI會被盜刷銀行卡你知道嗎?近日,陜西省消協金融行業消費教育示范基地開展首次消費體驗活動,30余名消費者現場體驗了一公共電腦要謹慎使用 支付易泄露資料
省消協在含光路的招商銀行城南支行舉行金融消費體驗活動,邀請銀行界專業人士,面對面向消費者講解大家息息相關的互聯網金融及安全用卡知識。消費者也從中學到不少關于網絡金融服務知識和如何建立起防范維權意識。
首先展示在消費者眼前的一個案例就是: 1月,從廣東回家過年的王女士在酒店上網買機票,多次輸入密碼顯示支付未成功,但卡上的近15萬元卻被轉走了。后來這筆錢到了游戲公司的賬戶,被采購成了游戲點卡。
省消協金融行業消費教育示范基地提醒消費者:使用辦公、家庭外的電腦時,存在資料泄露的風險,不排除電腦已中了木馬病毒,盡量不使用公共電腦進行支付,必須使用的,在使用前請先查收木馬或病毒,并開啟防火墻保護功能;
“維碼”你掃了嗎?小心中毒
很多人喜歡掃描二維碼,不僅可以查詢到相關商品的信息,還能獲得一些優惠和促銷的信息。消費者白先生在某網店挑選了自己喜歡的商品后,網店聲稱可以返利,用一個掃描二維碼的形式發給了他。白先生掃描后未見返利,卻發現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后經警方調查,二維碼中含有木馬病毒。
銀行人士提醒消費者,不法分子提供的二維碼其實是一個木馬病毒的下載地址,這種病毒被下載后,可以自行安裝,并不會在桌面上顯示任何圖標,而是潛伏在移動終端后臺中運行,持卡人的信息就能悄無聲息地被盜取;一些發布在來路不明的網站上的二維碼最好不要掃描,更不要點開鏈接或下載安裝。
“蹭網”免費便宜不好占 信息被盜
“我沒有對手機有任何操作,為什么銀行卡竟然被盜刷了。”2月20日凌晨1點,李先生連接免費WIFI上網,登錄了手機銀行查看賬戶,而后沒多久他接到銀行發來的取款短信,稱其銀行卡剛從ATM取款機上取出人民幣2000元。隨后,1小時內,李先生的銀行卡被陸續17次共轉走了3.4萬元。原來,不法分子會設置沒有密碼的WIFI吸引手機用戶使用,一旦連上釣魚WIFI,手機用戶的操作記錄就會被復制,被相關軟件破解。
省消協和銀行人士提醒:平時最好關閉WIFI自動連接,手動使用時,也應看清WIFI名稱,盡量不在不明的WIFI上進行網絡支付;登錄手機銀行或者支付機構網站時,最好不要直接通過瀏覽器,應用銀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公司專用應用程序
安全技術
未來三年企業級云計算發展將呈現五大特征
2015年至未來三年,云計算在中國將越來越成為一種基礎服務,不使用云計算的場合會越來越少。在筆者看來,未來企業級云計算也將從微觀、中觀、宏觀層面呈現出五大特征。
第一大特征是智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這場變革以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也促進了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同時,新一輪的變革也是建立在物聯網基礎上的,并疊加了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這將給世界范圍內的制造業帶來深刻影響。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云計算微觀層面的應用將在未來三年大放異彩。
受發達國家工業回流的影響,與“工業4.0”相對應的《中國制造2025》也將在2015年出臺,將極大促進中國制造業的轉型發展。
第二大特征是敏捷。企業級云計算將幫助用戶提高業務的敏捷性。云服務提供商不僅需要關注客戶的IT需求,更要替客戶去考慮他們的客戶需要什么,并且把對終端客戶的需求理解融入IT的重構中。在中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每個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業務壓力,有限的IT預算必須投向能夠直接改善企業業務的應用領域。然而事實上,中國個人移動云服務應用已經十分 廣泛,但“撒手锏”級企業移動應用還較少,這是企業對云服務熱情不高的直接原因。
第三大特征是簡化。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BYOD(自帶辦公設備)已悄然成為了一種新的辦公模式。無論企業愿意與否,大量私人設備進入辦公場所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這些私人設備以搭載了不同應用系統的移動終端為主,廉價但配置較高。BYOD的興起使得企業的IT環境越來越復雜,并且極大地影響著企業的安全基礎架構、安全政策。面對海量數據的增長,傳統的IT架構和數據處理方式無法有效地應對大數據環境。數據的存儲、計算、管理、分析等節點都需要適應大數據需求的方案,同時也要滿足性能上的可擴展。未來企業部署云計算,必須能夠有效簡化IT架構,并且幫助企業降低大數據平臺的復雜性,簡化運維,提升資源活性和利用效率。能夠做“減法”的云計算才是未來需要的云計算。
第四大特征是可信。長期困擾中國云計算用戶和服務商的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或許有另一種解決思路,那就是第三方的可信可靠認證和混合云架構。目前中國大部分用戶對云計算的態度從“用不用”轉變為“用誰的”,那么云服務認證體系的逐步健全將使用戶更加信賴那些通過了“可信認證”的服務商,一定程度上給云服務“松綁”、擺脫長期困擾用戶的安全魔咒,云服務——尤其是公有云市場將實現發展的突破。
第五大特征是構筑大生態。中國已經擁有非常完整的云計算產業鏈,但是產業鏈各環節的合作并不那么“默契”。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大型的IT企業都在努力打造大而全的自身鏈條,即使有企業間的合作,也往往是“弱弱聯手、抱團取暖”,真正的“強強聯合”則比較少。
混合云將成為云計算主力的三個因素
關于混合云的討論在2014年時就有所增加,世界各地的許多專家都預計今年將是云計算的一個高增長年。行業分析公司IDC預測,全球云計算市場(包括私有云、公共云和混合云)在2015年將會達到1180億美元。如果云計算市場2015年出現明顯增長,那么,這意味著比2014年的958億美元的市場將增長提高23.1%以上。
企業在選擇云環境時,總是有諸多因素要考慮,目前很多企業也許剛剛涉足混合云,不會把關鍵性的工作放到混合云,但這并不影響混合云的發展。
市場研究機構Technology Business Research預測,在2015年,私有云市場預計將會增長35%,公共云預計將會增長25%。而混合云將會增長50%。如此看來,混合云將是未來云計算市場的主要增長部分,那么為什么混合云會有這樣大幅度的增長呢?
安全因素
隨著BYOD部署勢頭的持續,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員工在工作中使用未經企業授權的相關應用程序所帶來的潛在風險顯而易見。2015年,我們將有望看到新的云安全創新,我們將看到許多企業的CIO尋求為各種云服務擴展他們的VPN安全。
控制因素
在云網絡獲得更大的控制也是至關重要的。成功的企業需要高度安全的,動態的和靈活的按需訪問他們的云的選擇。采用混合均衡解給出了CIO這個帶寬控制,將永久地改變他們的方法來使用云資源。我們期待這一因素將推動云計算在接下來的一年會被更多來自零售業、金融業、制造和醫療保健行業的企業所積極的采納。
關鍵性能
公有云和私有云各有千秋,預計隨著公有云的不斷發展成熟,更多的企業會選擇混合云的形式,充分利用公有云上的豐富資源,同時利用私有云保證公司核心資源的安全性。利用混合系統,企業的IT和研發團隊能夠在任何他們需要一款專門的云服務來針對一項關鍵任務的發布;或需要相應的公共云的容量和彈性性能來滿足短期的帶寬峰值需求時,均可以靈活地遷移工作負載,并規模化擴展IT資源。
結語
2015年將是混合云技術大規模擴展的一年。混合云技術的靈活性可以將工作負載極大的提高。隨著虛擬化和混合運算的普及,不同的廠家軟硬件產品之間的選擇性越來越大,混合云技術就是擇其所需,包容擴展。
山東新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漢峪金谷A三區4號樓16層
電話:0531-83532886
傳真:0531-83532000

山東省公安廳 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 中國信息安全認證中心 國家互聯網信息中心 中國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網 TIDE信息安全實驗室 魯ICP備10208374號-1
? 2000-2026版權所有 山東新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